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器,包括壳体、风机和雾化器,壳体的内部形成流通管道,流通管道具有依次设置的进气口、减压降速段和出雾口,减压降速段的过流面积沿从进气口至出雾口的方向逐渐增大。风机安装于壳体,风机与流通管道连通,以驱使流通管道内的流体沿进气口至出雾口方向流动。雾化器安装于流通管道,且位于进气口和减压降速段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湿器,采用在流通管道中设置减压降速段,实现将大颗粒水滴和细雾分离,取消在出雾口处设置挡雾片,从而既增大加湿量又无需增加雾化片的数量或功率,解决了现有大加湿量的加湿器存在的能耗高的问题。
公开号:CN214332928U
申请号:CN202023063153.0U
申请日:2020-12-17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朱庆镇;林锦和;陈旭辉;李召洪
申请人:Xiamen Hubo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dustry Co ltd;
IPC主号:F24F6-1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器。
[n0002] 现有的加湿器一般是采用单个雾化片使水雾化,而单个雾化片产生加湿量有限,若想提高加湿量,则需要增加雾化片的数量才能实现,而提高加湿量也意味着加湿器会产生更高的能耗。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器,旨在解决现有大加湿量的加湿器存在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湿器,包括:
[n0005]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流通管道,所述流通管道具有依次设置的进气口、减压降速段和出雾口,所述减压降速段的过流面积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逐渐增大;
[n0006] 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风机与所述流通管道连通,以驱使所述流通管道内的流体沿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雾口方向流动;以及
[n0007] 雾化器,安装于所述流通管道,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减压降速段之间。
[n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通管道包括进气管道和出雾管道,所述出雾管道具有依次设置的雾化段、所述减压降速段和所述出雾口,所述雾化器安装于所述雾化段,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具有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雾化段的侧部连通,所述进气管道用于引导流体偏心地射向所述雾化段。
[n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进气管道的挡片,所述挡片遮挡所述进气管道的部分过流面积,以使所述进气管道内的流体偏心地射向所述雾化段。
[n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进气管道,或者,所述挡片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进气管道。
[n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片具有一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位于所述进气管道中,所述引导斜面用于引导流体倾斜地射向所述雾化段;
[n0012] 和/或,所述挡片具有一弧面,所述弧面与所述雾化段的内壁相拼接且平滑过渡。
[n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安装于所述雾化段的底部,所述进气管道用于引导流体偏心向下地射向所述雾化段。
[n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段的过流面积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逐渐增大。
[n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通管道还具有增压加速段,所述增压加速段位于所述雾化器和所述减压降速段之间,所述增压加速段的过流面积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逐渐减小;
[n0016] 和/或,所述流通管道还具有喷射段,所述喷射段位于所述出雾口和所述减压降速段之间,所述喷射段的过流面积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逐渐减小,所述喷射段在从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雾口的方向上朝向上倾斜延伸。
[n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还包括控制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的湿度,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风机和所述雾化器电连接。
[n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n0019] 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形成水箱,所述水箱通过输水管路与所述雾化器连接;
[n0020] 所述壳体的外壁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以及
[n0021] 所述雾化器为雾化片。
[n002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湿器,采用在流通管道中设置减压降速段,从而将大颗粒水滴和细雾分离,取消在出雾口设置挡雾片,增大加湿量但又无需增加雾化器数量或功率,解决了现有大加湿量的加湿器存在的能耗高的问题。
[n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的外形结构图;
[n0025] 图2为图1中加湿器的剖视图;
[n0026]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n0027] 图4为图3中加湿器的挡片的安装示意图;
[n0028] 图5为图4中挡片与进气管道的分离示意图;
[n0029] 图6为图4中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n0030]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n0031] 100—壳体,101—进气口,102—雾化段,103—增压加速段,104—减压降速段,105—喷射段,106—出雾口,107—进风口,110—流通管道,111—进气管道,1111—插板,1112—连接筋,112—出雾管道,120—水箱,130—上盖,131—喷头,140—可视件,150—控制按键,160—上壳,170—下壳;
[n0032] 200—风机;
[n0033] 300—雾化器;
[n0034] 400—挡片,401—引导斜面,402—弧面,403—过渡平面,404—插槽;
[n0035] 510—控制器,520—湿度传感器,530—隔水盘。
[n0036]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38]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3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40]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包括壳体100、风机200和雾化器300,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流通管道110,流通管道110具有依次设置的进气口101、减压降速段104和出雾口106,出雾口106处不设置有挡雾片。减压降速段104的过流面积从进气口101的一侧向出雾口106的一侧逐渐增大。其中,过流面积是指垂直于气流方向的截面的内部面积。风机200安装于壳体100,风机200与流通管道110连通,以驱使流通管道110内的流体沿进气口101至出雾口106方向流动。雾化器300安装于流通管道110,且位于进气口101和减压降速段104之间。
[n0041] 传统的加湿器在出雾口106处都设有挡雾片,挡雾片在吸收大颗粒水滴的同时,也吸收了一部份细雾,导致出雾量较低。如果要增加加湿量,加湿器不得不增加雾化片的数量或者功率,导致能耗增加。
[n0042] 相比传统的加湿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采用在流通管道110中设置减压降速段104,混合着大颗粒水滴和细雾的流体在经过减压降速段104过程中,大颗粒水滴因压力下降、流速下降,受重力作用而掉落,而细雾则继续上升,从而大颗粒水滴和细雾实现分离,避免在出雾口106设置分离大颗粒水滴和细雾的挡雾片,避免因设置挡雾片导致细雾被吸收、加湿量降低。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湿器,既能够增大加湿量又无需增加雾化片的数量或功率,解决了现有大加湿量的加湿器存在的能耗高的问题。
[n0043] 具体地,结合图2,风机200的出口与流通管道110的进气口101相对接。
[n0044]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机200还可以位于出雾口106处,风机200的入口与出雾口106对接,同样能驱使流通管道110内的流体沿进气口101至出雾口106方向流动。
[n0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流通管道110包括进气管道111和出雾管道112,出雾管道112具有依次设置的雾化段102、减压降速段104和出雾口106,雾化器300安装于雾化段102,进气管道111的一端具有进气口101,进气管道111的另一端与雾化段102的侧部连通。进气管道111用于引导流体偏心地射向雾化段102,从而流体在雾化段102内形成螺旋气流。螺旋气流能够对出雾管道112内的流体施加离心力。混合着大颗粒水滴和细雾的流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尤其是又在减压降速段104内降速,大颗粒水滴更容易被甩掉,实现大颗粒水滴和细雾的分离。
[n0046]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雾化段102、减压降速段104和出雾口106自下而上依次设置。
[n0047]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出雾管道112的下方开口,雾化器300安装于出雾管道112的下方开口处。
[n0048] 可选地,雾化器300可拆卸地密封安装在出雾管道112的下方开口处。
[n0049] 其中,进气管道111引导流体偏心地射向雾化段102的实现方式很多。
[n005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道111的出口处的垂直中心线与雾化段102的垂直中心线异面(图未示),则流体经进气管道111的出口后,自然偏心地射向雾化段102。
[n005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上述加湿器还包括安装于进气管道111的挡片400,挡片400遮挡进气管道111的部分过流面积,以使进气管道111内的流体偏心地射向雾化段102。由于挡片400遮挡进气管道111的部分过流面积,流体只能从挡片400的外轮廓和进气管道1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偏心地射向雾化段102,从而在雾化段102内形成螺旋气流。
[n0052] 其中,该间隙的垂直中心线与雾化段102的垂直中心线异面。
[n0053] 此时,不管进气管道111的出口处的垂直中心线是否与雾化段102的垂直中心线异面。比如,如图3所示,进气管道111连接于雾化段102的侧部中央,进气管道111的出口处的垂直中心线是否与雾化段102的垂直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但由于挡片400的阻挡,进气管道111内的流体偏心地射向雾化段102。
[n0054] 在一实施例中,挡片400可拆卸地安装于进气管道111,从而挡片400可更换。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灵活地选用不同规格的挡片400,以调整流体经过进气管道111的出口大小及偏心角度。
[n0055] 具体地,进气管道111的内壁设置有连接筋1112,连接筋1112的末端连接有连接板1111。挡片400的内部设有容纳连接板1111的腔体。挡片400的外壁具有与腔体连通的插槽404。该插槽404贯通挡片400的底部。如此,挡片400能够自上而下地通过该插槽404快速插接到连接筋1112上,从而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进气管道111中。
[n0056] 在另一实施例中,挡片400位置可调地安装于进气管道111,以调整挡片400与进气管道1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大小;和/或,挡片400位置可调地安装于进气管道111,以调整挡片400与进气管道111的垂直中心线的夹角大小。
[n0057] 此时,挡片400安装在进气管道111的方式,类似旋转门、推拉门、平开门、折叠门或卷帘门的安装方式。
[n0058] 比如,类似平开门,挡片400可滑动地设置在进气管道111上,用户可以手动或者通过驱动件自动控制挡片400伸入到进气管道111内部的伸入量,以改变挡片400遮挡进气管道111的过流面积的大小,从而调整流体经进气管道111进入雾化段102的偏心量。
[n0059] 再比如,类似推拉门,挡片400可转动地设置在进气管道111上,用户可以手动或者通过驱动件自动控制挡片400的倾斜角度,以改变挡片400遮挡进气管道111的过流面积的大小,从而调整流体经进气管道111进入雾化段102的偏心量和偏心角度。
[n0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6,挡片400具有一引导斜面401,引导斜面401位于进气管道111中,引导斜面401用于引导流体倾斜地射向雾化段102,以便于流体能够沿该引导斜面401平稳地射向雾化段102。
[n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6,挡片400具有一弧面402,弧面402与雾化段102的内壁相拼接且平滑过渡,从而在雾化段102内的螺旋气流能够沿雾化段102的内壁及该弧面402有序地上升。
[n0062] 具体地,结合图4至图6,挡片400还具有过渡平面403。过渡平面403的一侧与引导斜面401相接,过渡平面403的另一侧与弧面402相接。弧面402与引导斜面401之间通过过渡平面403衔接,避免挡片400形成尖角,避免气流相冲突。
[n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4,雾化器300安装于雾化段102的底部,雾化器300产生的细雾更多地集中在雾化段102的下部。进气管道111用于引导流体偏心向下地射向雾化段102,即进气管道111的出口处的垂直中心线呈倾斜向下状态。流体向下射向雾化段102,能够将集中在雾化段102下部的细雾带走,经螺旋气流上升,并经出雾口106喷射出去,增大加湿量。
[n0064] 可选地,加湿器还包括隔水盘530。隔水盘530安装在雾化段102内,且位于雾化器300的上方。隔水盘530能够对大颗粒水滴进行拦截,实现大颗粒水滴与细雾分离,且雾化段102内的细雾量饱和,不会减少细雾的带走量,即不会降低加湿量。
[n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雾化段102的过流面积从进气口101的一侧向出雾口106的一侧逐渐增大,雾化段102能够对流体进行减压降速,从而混合着大颗粒水滴和细雾的流体在雾化段102中进行了初次分离,避免大颗粒水滴上升后再滴落,降低噪音,待流体到达减压降速段104时再次进行大颗粒水滴和细雾的分离。
[n0066]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流通管道110还具有增压加速段103,增压加速段103位于雾化器300和减压降速段104之间,增压加速段103的过流面积从进气口101的一侧向出雾口106的一侧逐渐减小。增压加速段103能够对流体进行增压加速,从而混合着大颗粒水滴和细雾的流体在增压加速段103中加速后,更有利于在减压降速段104中减速,实现大颗粒水滴和细雾之间的分离。
[n0067]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流通管道110还具有喷射段105,喷射段105位于出雾口106和减压降速段104之间,喷射段105的过流面积从进气口101的一侧向出雾口106的一侧逐渐减小,从而分离掉大颗粒水滴的细雾在喷射段105增压加速,有利于细雾喷射得更远,提高加湿器的加湿距离。
[n0068] 具体地,结合图2,喷射段105在从进气口101至出雾口106的方向上朝向上倾斜延伸,细雾倾斜向外喷射,能够喷射得更远。
[n0069]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加湿器还包括控制器510和湿度传感器520,湿度传感器520安装于壳体100,湿度传感器520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的湿度,控制器510分别与湿度传感器520、风机200和雾化器300电连接。
[n0070] 如此,控制器510根据湿度传感器520实时感应监测外部空气中的实时湿度,并将实时数据传输,并根据设定所需的湿度,调整风机200的启停或输出功率,或者调整雾化器300的启停或输出功率,增大加湿量或减小加湿量,从而快速地达到湿度设定值,并使空气湿度保持在稳定状态,加湿器能够低功率工作,节省能耗。
[n0071] 可选地,结合图1,加湿器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00的控制按键150,控制按键150与控制器510电连接。用户通过控制按键150控制加湿器启停。
[n0072]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壳体100的内部还形成水箱120,水箱120通过输水管路(图未示)与雾化器300连接,水箱120用于容纳水或其他液体。雾化器300将水箱120供应的液体雾化成细雾。
[n0073]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壳体100包括上壳160和下壳170。上壳160可拆卸地安装在下壳170上。雾化器300和风机200安装在下壳170。上壳160形成该流通管道110。
[n0074] 可选地,壳体100还包括上盖130。上壳160的顶部敞口。上盖130可拆卸地安装在上壳160的顶部。上盖130设置有喷头131。流通管道110具有出雾口106的端部夹持固定在喷头131中,喷头131对流通管道110起到支撑作用。
[n0075] 此外,上壳160还形成上述的水箱120,以便于用户拆卸和搬运上壳160,并往水箱120内加水。
[n0076]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壳体100的外壁具有进风口107,进风口107与进气口101连通。外部流体依次经进风口107和进气口101,进入流通管道110,从而实现对外部流体进行加湿。
[n0077] 可选地,壳体100的外壁具有两个进风口107,两个进风口107分别位于风机200的两侧,外部气流经两个进风口107、风机200后,从进气口101进入到流通管道110内。
[n0078] 可选地,出雾口106和进风口107位于壳体100的相对两侧,以便于气流充分循环。
[n0079] 可选地,出雾口106位于壳体100的上部,进风口107位于壳体100的下部,以便于气流充分循环。
[n0080] 具体地,结合图1,壳体100安装有可视件140,比如透明玻璃或亚克力板。用户通过可视件140能够观察到壳体100的内部结构,比如,可以查看水箱120的水位。
[n0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300为雾化片。
[n0082] 可选地,雾化器300为超声波雾化器、压缩雾化器和网式雾化器中的一种。雾化器300是一种能够在高频信号的激励下产生高频振动的电元件,能够将水或其它液体介质予以雾化。
[n0083]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湿器的具体结构,详细说明工作过程:
[n0084] 第一,外部流体经进风口107、风机200和进气口101自下向上进入地进气管道111内。
[n0085] 第二,流体经过密闭的进气管道111斜向下地、并因挡片400的阻挡偏心地射向雾化段102,形成螺旋气流。此处的挡片400可更换,以调整进气管道111的出口大小及进风偏心角度。
[n0086] 第三,螺旋气流自下往上经过由增压加速段103和减压降速段104构成的阶梯级风道,在离心力和阶梯级风道的作用下,甩掉大颗料水滴。
[n0087] 第四,螺旋气流继续往上经过喷射段105加速吹出,实现大加湿量供给。
[n008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流通管道,所述流通管道具有依次设置的进气口、减压降速段和出雾口,所述减压降速段的过流面积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逐渐增大;
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风机与所述流通管道连通,以驱使所述流通管道内的流体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流动;以及
雾化器,安装于所述流通管道,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减压降速段之间。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道包括进气管道和出雾管道,所述出雾管道具有依次设置的雾化段、所述减压降速段和所述出雾口,所述雾化器安装于所述雾化段,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具有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雾化段的侧部连通,所述进气管道用于引导流体偏心地射向所述雾化段。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进气管道的挡片,所述挡片遮挡所述进气管道的部分过流面积,以使所述进气管道内的流体偏心地射向所述雾化段。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进气管道,或者所述挡片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进气管道。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具有一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位于所述进气管道中,所述引导斜面用于引导流体倾斜地射向所述雾化段;
和/或所述挡片具有一弧面,所述弧面与所述雾化段的内壁相拼接且平滑过渡。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安装于所述雾化段的底部,所述进气管道用于引导流体偏心向下地射向所述雾化段。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段的过流面积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逐渐增大。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道还具有增压加速段,所述增压加速段位于所述雾化器和所述减压降速段之间,所述增压加速段的过流面积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逐渐减小;
和/或所述流通管道还具有喷射段,所述喷射段位于所述出雾口和所述减压降速段之间,所述喷射段的过流面积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逐渐减小,所述喷射段在从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雾口的方向上朝向上倾斜延伸。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还包括控制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壳体,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的湿度,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风机和所述雾化器电连接。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形成水箱,所述水箱通过输水管路与所述雾化器连接;
所述壳体的外壁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以及
所述雾化器为雾化片。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2004344882A|2004-12-09|外部混合室を有する複式噴霧器
CN101285610A|2008-10-15|空气加湿器
JP3158656B2|2001-04-23|エジェクタ
WO2017201898A1|2017-11-30|雾化喷嘴及其雾化设备
CN214332928U|2021-10-01|加湿器
CN112460715A|2021-03-09|加湿器
CN111435004A|2020-07-21|一种吸油烟机
CN2277049Y|1998-03-25|加湿器
CN201166431Y|2008-12-17|一种空气加湿器
CN210123193U|2020-03-03|加湿器
JP3799508B2|2006-07-19|負イオン発生装置
CN210980152U|2020-07-10|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1254069Y|2009-06-10|车用喷雾器
CN110035832A|2019-07-19|雾化喷嘴及雾化装置
CN110243042A|2019-09-17|一种上加水加湿器
CN214554537U|2021-11-02|一种出雾口结构、雾化系统及便携式迷雾机
CN201880634U|2011-06-29|超低量电动喷雾器
CN109453641A|2019-03-12|煤矿井下超声波雾化除硫装置
CN209026989U|2019-06-25|一种用于冷风扇的雾化机构
WO2014019433A1|2014-02-06|微雾桑拿装置
CN212079749U|2020-12-04|风机组件、风机降温装置、具有风机组件的装置
CN209295303U|2019-08-23|一种雾化除水设备
CN214063332U|2021-08-27|一种具有水冷的无叶风扇
CN211476169U|2020-09-11|空气净化香薰机
CN112254243B|2021-08-27|一种微孔加湿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063153.0U|CN214332928U|2020-12-17|2020-12-17|加湿器|CN202023063153.0U| CN214332928U|2020-12-17|2020-12-17|加湿器|
[返回顶部]